內容簡介
1 工程概況
基坑支護形式為排樁擋墻,內支撐形式為混凝土斜撐加角撐,坑內降水。支護樁直徑為800 mm,樁中心間距為1 200 mm,支護樁長22.1 m。斜撐截面1200 mm×800 mm,共有174根…………
2 拆撐原理
排樁斜撐支護體系分段先拆后撐施工工法充分發揮排樁斜撐支護體系的空間整體協同作用,利用空間有限元分析拆撐過程,對應力進行安全有序的調整轉移和再分配,確定分段拆撐長度;施工中則是先行分段拆除斜撐,然后分段施工地下結構…………
3 施工工藝
(3)如排樁嵌固深度不滿足要求,可采取填充措施,對地下室外墻(斜撐下方)與排樁之間的空隙進行充填,以滿足排樁底端嵌固的要求…………
(4)劃分拆撐區段,制定拆撐專項施工方案。利用有限元進行空間內力分析,計算冠梁、排樁、斜撐等構件的內力發揮程度,根據規范規定確定發揮程度控制指標,以此指標為依據同時結合基坑坑角等空間效應…………
3.2.2拆撐施工
(1)區段的起點和流向應充分考慮基坑側壁的空間應力分布,力求應力釋放均衡。拆撐區段的起點應取基坑側壁的中間區段。流向應自中間向兩端進行。對較規則的基坑如多區段同時拆撐,宜采取對稱拆撐的原則…………
3.2.4換撐施工
(4)換撐板帶應間隔設置洞口,以作為后續施工時的人員及材料運輸通道。洞口一般不應小于1000×800mm,洞口的中心距離控制在6m左右,并可根據實際作業要求適當調整…………
編制于2012年 共8頁
換撐板帶節點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