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5日,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及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叢藹森先生受中地君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地君豪”)邀請被聘為高級顧問。中地君豪首席合伙人及執行總裁王寶飛作為代表,與叢藹森教授于中地君豪佛山順德總部正式簽署聘用協議。未來,叢藹森教授將在中地君豪人才培養、工法鉆研、項目攻克等地連墻領域上建立全面密切的合作關系,這將為中地君豪地連墻項目發展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持,助力中地君豪全面深耕地連墻工程建設等業務領域。中地君豪首席合伙人及執行總裁蘇輝、中地君豪高級副總裁兼總工程師張永勝、中地君豪人力資源總監劉健等相關領導人共同出席了聘用簽約儀式。
(中地君豪王寶飛總與叢教授簽署聘用協議)
中地君豪王寶飛總表示,“前不久,中地君豪已斥資10多億元,引入德國BC40/MC96、意大利土力 SC—135、徐工基礎XTC80/85,共30 臺套雙輪銑設備,雄厚的地連墻施工設備實力使之躍居同行業第一。而本次聘請叢教授成為中地君豪高級顧問,更印證了企業未來將全速深耕地連墻施工領域。全面攜手叢教授進行地連墻工法鉆研和技術攻克,支持地連墻領域的技術創新,積極探索培養地連墻施工創新型、實用型人才的新模式。”
(會議現場圖)
叢藹森教授表示,“中地君豪已掌握了地連墻領域全國最多設備的資源,在未來地連墻領域上的業務發展已手握先機,但要完全占領高地,不僅需要設備的加持,在技術上也需要同步攻克。本次受聘為中地君豪高級顧問,深感榮幸。未來將全身心投入新角色,不遺余力地推動中地君豪地連墻各項工作的高效開展,切實履行好地連墻施工項目攻克功能、人才培養功能等,盡快使其發揮功效,創造佳績。”
叢藹森教授擁有地連墻施工50年經驗,未來定能助推中地君豪在地連墻領域勇往直前。
(會議現場圖)
聘用儀式結束后,叢教授為中地君豪全體工程技術相關人員進行了地連墻相關知識培訓。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地連墻施工全過程與要點、雙輪銑在地連墻施工中承擔著重要作用。
雙輪銑定位于較深巖層的地連墻施工,針對傳統的施工面臨“微風化等巖石堅硬、巖層深厚的地質,容易出現偏空、沖孔緩慢等問題,雙輪銑以解決施工低效、質量難以保障、延誤工期”等痛點應運而生,開創高效實施地連墻工藝新方式。
(會議現場圖)
以質取勝是中地君豪得以發展壯大的堅守,隨著叢藹森教授的加入,中地君豪將成為設備與技術互進互推的高效企業,續寫業內的品質口碑,為地下空間建設的高效快速發展貢獻君豪力量。
個人簡介
叢藹森
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64年大學畢業,先后在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和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工作共27年,主持了多項水利、市政、環保和巖土工程的規劃、設計和科研工作,獲北京市優秀設計獎二等獎三項,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兩項,1990年底調入北京市水利工程基礎總隊任總工程師,兼任北京乾坤基礎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和總工程師,從事水利、基礎工程施工和科研20年。
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主持設計、施工的地下連續墻(防滲墻)已超過40萬平方米。兩次參加了防滲墻施工規范的修訂工作。主持水電部(水利部)“六五”和“八五”期間的地下連續墻科研課題研究,已通過部級鑒定,獲北京市水利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2010年,承擔廣州地鐵總公司“花崗巖殘積土深基坑滲流分析和深大基坑防滲體設計”科研課題,現已通過課題評審驗收。
從1991年起,主持了基礎工程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工作,較早引進了國外先進的基礎工程設備和技術并消化吸收和開發創新,成效顯著,申報了國家專利兩項。引進的旋挖專輯和半導桿液壓抓斗成為了國內仿制生產的樣板。
根據長期從事地連墻科研實驗,設計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心得和體會,于2001年出版了《地下連續墻的設計施工與應用》一書(180萬字)。現已撰寫各種總結、論文共100多萬字,在各種雜志上發表論文100余篇,翻譯英、俄文資料18萬字。曾為國際基礎協會(ADSC)會員,現為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錨固與注漿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水利學會地基基礎委員會顧問,北京市南水北調辦公室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