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推進鐵路建設。重點圍繞西線鐵路主通道,加快建設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加快推進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前期工作并具備開工建設條件,加快推進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協同推進黃桶至百色鐵路建設,完成成昆鐵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擴能改造。推進高鐵新通道建設,釋放既有貨運通道能力,加快成都至自貢至宜賓、重慶至昆明高鐵建設,推進大理至攀枝花等鐵路前期工作,啟動廣元至巴中、達州至萬州鐵路擴能改造前期工作。打通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推進宜賓港疏港鐵路建設。〔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省鐵投集團參加〕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印發2020年四川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的通知
川發改基礎〔2020〕341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為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四川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推動我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良好開局。經省政府同意,現將《2020年四川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確保年度目標和重點任務完成。相關工作進展情況請及時反饋我委。
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0年7月1
2020年四川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工作要點
為貫徹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省部際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精神,落實《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要求,推動交通物流發展,深化南向經貿合作,形成通道建設良好開局,現提出2020年重點工作安排。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統攬,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四川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區分輕重緩急,科學有序推進,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高物流質量效益、深化對外開放交流、搭建聯動合作平臺、促進交通物流商貿產業融合發展,為四川深度融入交通便捷、物流高效、貿易便利、產業繁榮、機制科學、具有較強競爭力的西部陸海新通道奠定堅實基礎。
二、著力補齊短板,提升交通物流設施系統能力
以補短板、強弱項為重點,以重大項目為抓手,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完善物流設施功能,增強交通物流設施保障能力。
(一)加快推進鐵路建設。重點圍繞西線鐵路主通道,加快建設隆黃鐵路敘永至畢節段,加快推進隆黃鐵路隆昌至敘永段擴能改造前期工作并具備開工建設條件,加快推進成渝鐵路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項目前期工作,協同推進黃桶至百色鐵路建設,完成成昆鐵路米易至攀枝花段擴能改造。推進高鐵新通道建設,釋放既有貨運通道能力,加快成都至自貢至宜賓、重慶至昆明高鐵建設,推進大理至攀枝花等鐵路前期工作,啟動廣元至巴中、達州至萬州鐵路擴能改造前期工作。打通鐵路進港“最后一公里”,推進宜賓港疏港鐵路建設。〔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省鐵投集團參加〕
(二)提高公路通行效能。重點圍繞建設川渝滇黔省際高速公路大通道,加快廣安城市過境高速及渝廣支線、宜賓至彝良等高速公路建設,年內建成成都至宜賓、成都經天府國際機場至潼南、攀枝花至大理、敘永至威信等高速公路,新開工南充至潼南、瀘州至永川、瀘州古藺至金沙、內江至大足、開江至梁平等高速公路,推進成都放射線繁忙路段擴容改造,實施一批普通國省干線提檔升級和城市群快速通道建設。繼續推廣應用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提升高速公路通行效率。〔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省交投集團、省鐵投集團參加〕
(三)提升內河航運能級。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導向,優化長江黃金水道四川段功能,加快長江干線航道宜賓至重慶段險灘整治、岷江犍為、龍溪口航電樞紐等項目實施。推進專業化、規模化、現代化港區建設,推動瀘州港、宜賓港、樂山港深度融合,加強與重慶港合作發展,共建長江上游航運中心。〔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省港投集團參加〕
(四)提升交通樞紐功能。重點強化成都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輻射帶動能力,強化成都鐵路主樞紐功能,開工建設成都青白江多式聯運轉換中心,加快成都天府國際空鐵公多式聯運物流港建設,推進加快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空港鐵路貨站前期工作。打造干支結合樞紐體系,推進秦巴(達州)國際無水港、瀘州臨港物流園區、宜賓臨港物流園區、西南(自貢)無水港建設。〔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省政府口岸物流辦、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省交投集團、省鐵投集團、省港投集團參加〕
(五)加強物流設施建設。重點發揮成都國家重要商貿物流中心作用,開工建設西部(成都)汽車物流多式聯運中心一期項目。完善通道沿線節點物流樞紐功能,支持成都、瀘州、攀枝花、遂寧、達州等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有序推進中國西部現代物流港(遂寧)、南充現代物流園等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建設。加快一批大型貨運場站和鐵路物流基地建設,新開工成都龍泉驛鐵路貨站、成都鐵路局城廂鐵路物流基地。〔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口岸物流辦、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商務廳、成都海關、有關市(州)、省交投集團、省鐵投集團、省港投集團參加〕
三、加強運行組織,提升通道物流運行質量效益
以提升交通物流質量效益為中心,統籌鐵路、海上運輸銜接,加快多式聯運發展,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道整體競爭力。
(六)加強班列運輸組織。優化車流組織,推進成都至北部灣班列開行“天天班”。加強箱源組織和空箱調運,在通道沿線地市重要物流節點設立集裝箱還箱點。強化貨源組織,引導貨源向主通道聚集,積極組織回程貨源,促進雙向貨流均衡。力爭到2020年,成都至北部灣班列開行800列,集裝箱運量達到3萬標箱,班列開行年均增幅達12%。〔省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參加〕
(七)降低綜合物流成本。推進物流降本增效綜合改革試點,堅持市場化導向,鼓勵鐵路運輸企業與地方相關企業簽訂中長期協議,合理確定運價水平,提升通道綜合競爭力。持續深化交通、物流領域“放管服”改革,清理亂收費、亂罰款、亂設卡等推高物流費用的痼疾,有效降低制度性成本。〔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按職責分工負責,人行成都分行、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四川銀保監局、有關市(州)參加〕
(八)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動鐵海聯運“一單制”試點,重點推進鐵路運單物權化試點。建立與海運聯合承運互信互認互通機制,開展基于“一單制”的單證、通關、金融業務流程試點,統一多種運輸方式貨品分類代碼和危險品分類。積極發展運單融資、商業保理、融資租賃等金融業態。〔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省政府口岸物流辦、成都海關、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人行成都分行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參加〕
(九)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四川(西部)物流大數據中心建設,增強物流信息化服務能力,打造四川現代全球物貿綜合服務平臺。與重慶等省(市)協作共建通道公共信息平臺,促進物流公共信息數據互聯互通。鼓勵支持各類市場信息平臺發揮作用,促進貨、車、船的高效匹配,提升物流組織及交易效率。〔省政府口岸物流辦、省發展改革委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省鐵投集團、省交投集團、省港投集團參加〕
(十)持續推動通關便利化。加強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加大“單一窗口”推廣應用力度,推動四川特色功能建設。優化口岸功能布局,推動成都航空口岸擴大開放至天府國際機場,推進九寨黃龍機場航空口岸建設。強化國際通關合作,推進實施中歐安全智能貿易航線試點計劃。深化國際海關檢驗檢疫合作,鞏固中國—東盟海關檢驗檢疫合作機制,擴大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范圍。〔商務廳、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口岸物流辦、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成都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市(州)、省交投集團參加〕
(十一)培育壯大多式聯運經營企業。依托省鐵投集團、省交投集團、省港投集團等國有大型企業,加快通道培育壯大進程。吸引國鐵集團、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等大型物流企業參與通道建設運營,在通道沿線重要樞紐設立區域總部,發展跨區域、跨產業的合作聯盟。〔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省政府口岸物流辦、有關市(州)、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省鐵投集團、省交投集團、省港投集團參加〕
四、深化交流合作,提升通道對外開放合作水平
強化與通道沿線省(區、市)協商合作,加強與周邊國家協商合作,推動共商共建共享西部陸海新通道。
(十二)加強省際協商合作。深化川渝合作,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統領,充分發揮成都、重慶國際門戶樞紐功能,加強產業發展、基礎設施、開發開放等領域合作。加強川桂合作,推動成都國際鐵路港、宜賓港、瀘州港、西南(自貢)無水港與欽州港等北部灣出海港口聯動發展,加強重大產業分工協作,高水平建設川桂產業合作園區。推進川黔、川滇合作,密切成都、瀘州、宜賓、自貢與貴陽、昆明、遵義等西南地區重要節點城市和物流樞紐間聯系,組建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產業發展聯盟。(省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廳、商務廳按職責分工負責,省政府口岸物流辦、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公司、省港投集團參加)
(十三)優化開放體制環境。積極推進放寬市場準入,推動制造業、服務業、農業擴大開放,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吸引更多海外金融機構、企業來川投資興業,爭取推動和落地一批先進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的重大外資項目。復制推廣四川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打造對外開放高地。(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合作局、成都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成都市、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四川銀保監局參加)
(十四)打造國際合作載體。建設國際化合作平臺,鼓勵各地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與南向國家(地區)合作共建產業園區。加快建設四川自貿試驗區和中德、中法、中韓、中意、新川等國際(地區)合作園區及成都高新西園綜合保稅區、成都青白江綜合保稅區、宜賓綜合保稅區、瀘州綜合保稅區等海關特殊監管區,爭取中日(成都)現代服務業開放合作示范項目加快落地,建設國家外貿示范基地。(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經濟合作局、成都海關按職責分工負責,省委外辦、省政府口岸物流辦、國家外匯管理局四川省分局、四川銀保監局參加)
(十五)用好國際合作平臺。充分發揮中國西部博覽會等既有合作平臺功能,促進西博會、智博會、西洽會、中新金融峰會等國際大型會展有機互動、互促互進,加強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完善重點國別產能合作機制,實施重點國別市場拓展計劃,大力實施國際產能合作“1122”工程。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與重慶運營組織中心協同合作,促進信息資源互聯互通與共享共用。(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合作局、經濟和信息化廳按職責分工負責,省委外辦、省政府口岸物流辦參加)
五、強化制度保障,提升通道發展協調聯動能力
加強統籌推進力度,強化省部際、全省協調機制,為深度融入通道發展注入動力。
(十六)發揮聯席會議作用。強化四川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統籌協調,認真落實國家省部際聯席會議議定任務,強化與國家部委及相關省(區、市)的溝通銜接和協商合作,推動重大任務、重大工程、重大舉措的組織實施,及時協調解決跨部門、跨地區的重大問題。〔省發展改革委、商務廳、成都市牽頭負責,相關部門(單位)參加〕
(十七)強化合作協議落實。在與重慶等13省(區、市)及廣東湛江市簽訂的《合作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的基礎上,加強與通道沿線省(區、市)合作。落實好與廣西、貴州、云南分別簽訂的《加快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合作協議》,推動與通道沿線省區市組建運營平臺公司。〔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相關部門(單位)、有關市(州)參加〕
(十八)共同做好宣傳引導。及時報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進展情況,促使各類市場主體和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政府意圖與政策導向,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營造社會各界關心支持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的良好氛圍,合理引導社會預期。(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